zhīsuǒyún

不知所云

拼音 bù zhī suǒ yún 怎么读

注音 ㄅㄨˋ ㄓ ㄙㄨㄛˇ ㄩㄣˊ

感情 贬义

近义词 吞吞吐吐 语无伦次 不得要领

反义词 简明扼要 提纲挈领 通俗易懂

不知所云的意思

折叠展开

云:说。
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感情激动;语无伦次。也指说话颠三倒四。

出处三国・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表示不知道说什么为好。

例子这篇文章逻辑性太差,使人看了不知所云

辨形”,不能写作“”。

辨析不知所云”和“语无伦次”;都可表示语言紊乱;说得叫人摸不着头绪。但“不知所云”指语言紊乱或思想混乱;内容空洞;说的不知是什么;令人难懂;“语无伦次”程度轻;仅指说的话无条理、紊乱。

歇后语 鸭子听雷 —— 不知所云

谜语 君家住何处 (谜底:不知所云)

故事 三国时期,刘备临终时叫儿子刘禅拜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恢复与东吴联盟,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率军南征,七擒孟获。随后率军伐魏,临行前写下《出师表》:“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知所云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言语模糊或内容空洞,无法得知意旨为何。语出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语无伦次

【典源】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据《文选・卷三七・表》引)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责攸之、袆、允等咎,以章其慢。陛下亦宜自课,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1]涕泣,不知所云

注解

[1]表: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奏章。

【典故】

“不知所云”就是不知道在说些什么,本来是自谦讲得很杂乱,缺乏条理,后来多用于贬意,形容言语模糊或内容空洞。诸葛亮(公元181—234)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避乱荆州,刘备三访其庐乃出。为人足智多谋,忠心耿耿。曾败曹操于赤壁,佐定益州,使蜀与魏、吴成鼎足之势。刘备殁,辅助后主刘禅,封武乡侯。志在攻魏以复中原,乃东和孙权,南平孟获,与魏长期争战,后鞠躬尽瘁,卒于军中,谥号忠武。诸葛亮出师讨伐魏前,曾撰写〈出师表〉给后主刘禅,劝诫他要亲近贤人,远离小人,并且惕励自省。文末诸葛亮写道︰“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意思就是我诸葛亮将要出征,心情激动,一时之间涕泪直流,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而在《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中,此处则作“不知所言”。后来“不知所云”这句成语被用来形容言语模糊或内容空洞,无法得知意旨为何。

【书证】

  • 01.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源)
  • 02.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孤志多感,重恩难忘。顾瞻门馆,惭恋交会。伏纸流涕,不知所云。”
  • 03.《宋史・卷三六○・赵鼎列传》:“桧后留身,不知所云。”
  • 04.《红楼梦》第一回:“却说甄士隐俱听得明白,但不知所云蠢物系何东西。遂不禁上前施礼,笑问道:『二仙师请了。』那僧道也忙答礼相问。”

【用法】

语义言语模糊或内容空洞,无法得知意旨为何。

类别用在“言语含混”的表述上。

例句

一本好的书绝对条理清晰,不会让人不知所云

这篇文章的章法缺乏逻辑,看了几次,仍是不知所云

他杂七杂八地说了一堆,可是语焉不详,根本不知所云

他常常在状况外,总是说一些前后不搭、不知所云的话。

他在台上说得口沫横飞,台下的听众却是一脸疑惑,不知所云

他平日总是侃侃而谈,但一遇到突发状况就结结巴巴,会变得不知所云

他的演讲使用许多专业术语,还不时地夹杂外文,听者都感到不知所云

这篇文章,没有主题和思想,内容空洞,语法紊乱,读后根本不知所云

【辨识】

同义“不知所云”及“语无伦次”都有说话让人无法了解的意思。

异义“不知所云”侧重于内容空洞或表达不清;“语无伦次”侧重于没有条理,次序紊乱。

例句
不知所云语无伦次例句
这篇文章的章法缺乏逻辑,看了几次,仍是不知所云
他颠三倒四、语无伦次地回答,我们都听得不耐烦了。

不知所云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fail to catch what one means
  2. сам не знáет,что говорит
  3. on ne sait pas ce qu'il veut dire(incompréhensible)

不知所云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㈠ 不 [ bù ]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㈡ 不 [ fǒu ]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读音(zhī,zhì), 矢部,共8画

㈠ 知 [ zhī ]

①. 晓得,明了。 如: 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

②. 使知道。 如: 通知。知照。

③. 学识,学问。 如: 知识,求知。无知。

④. 主管。 如: 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⑤. 彼此了解。 如: 相知。知音。知近。

⑥.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 如: 故知(老朋友)。

㈡ 知 [ zhì ]

①. 同“智”,智慧。

读音(suǒ), 戶部,共8画

①. 处,地方。 如: 住所。哨所。场所。处所。

②.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 如: 研究所。派出所。

③. 量词,指房屋。 如: 一所四合院。

④.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 如: 所部(所率领的部队)。所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所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所有。各尽所能。所向无敌。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⑤.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 如: 为人所敬。

⑥. 姓。

读音(yún), 二部,共4画

①. 说话,引文。 如: 人云亦云。子曰诗云。云云(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

②. 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 如: 云谁之思?岁云暮矣,着记时也云。

③. 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 如: 行云流水。云蒸霞蔚。

④. 指中国“云南省”。 如: 云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

⑤. 通“芸”。众多。

⑥. 通“纭”。纷纭。

不知所云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