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íshēng

随声附和

拼音 suí shēng fù hè 怎么读

注音 ㄙㄨㄟˊ ㄕㄥ ㄈㄨˋ ㄏㄜˋ

繁体 隨聲附和

感情 贬义

近义词 随波逐流 见风使舵

反义词 独具匠心 各抒己见 独出心裁

随声附和的意思

折叠展开

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随:跟着;和:音贺。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崇侯虎不过随声附和,实非本心。”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例子鲁迅《呐喊 端午节》:“他两颊都鼓起来了,仿佛气恼这答案正和他的议论'差不多',近乎随声附和模样。”

正音”,读作“hè”,不能读作“hé”。

辨形”,不能写作“”。

辨析见“人云亦云”。

歇后语 1. 瞎子看灶火 —— 随声附和
2. 瞎子跟着笑 —— 随声附和

谜语 伴唱 (谜底:随声附和)

随声附和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自己没有主见,只迎合他人的意见。#语本汉・刘歆〈移让太常博士〉。

【典源】

#汉・刘歆〈移让太常博士〉(据《文选・卷四三・书下》引)[1]

往者缀学之士,不思废绝之阙,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至于国家将有大事,若立辟雍封禅巡狩之仪,则幽冥而莫知其原。犹欲[2],挟恐[3]之私意,而[4]从善服义之公心。或怀[5],不考[6][7]相从,随声是非,抑此三学,以《尚书》为不备,谓左氏不传《春秋》,岂不哀哉!

注解

[1]典故或见于汉・应劭《风俗通义・卷二・正失》。

[2]保残守缺:固守旧有的事物或思想,而不知改进变通。

[3]见破:看出。

[4]亡:音,没有,同“”。

[5]疾妒:同嫉妒。

[6]情实:真相。

[7]雷同:雷发声时,无物不回应。此指表现的行为和别人相同,即附和别人说法。

参考

汉・应劭《风俗通义・卷二・正失》

世之毁誉,莫能得实,审形者少,随声者多,或至以无为有。故曰:“尧、舜不胜其善,桀、纣不胜其恶。”

【典故】

“随声附和”的意思就是自己没有主见,只迎合他人的意见。随声,就是跟著别人的声音。汉代刘歆〈移让太常博士〉:“或怀疾妒,不考实情,雷同相从,随声是非。”这里的“雷同相从,随声是非”就是别人说什么,跟著他说,不考究真相,可见原本“随声”已有“附和”的意思。另外应劭的《风俗通义・卷二・正失》:“审形者少,随声者多。”意思也是说考竟实情的人少,随声唱和者多。后来“随声”之后,加上“附和”就成为“随声附和”的成语。出现这句成语的文献如宋・魏了翁〈直前奏六未喻及邪正二论〉:“人至于忠忱体国,真实任事,则图惟国事之济,言虑所终,事惟其是,而岂肯随声附和,以侥幸万一乎!”

【书证】

  • 01.宋・魏了翁〈直前奏六未喻及邪正二论〉:“人至于忠忱体国,真实任事,则图惟国事之济,言虑所终,事惟其是,而岂肯随声附和,以侥幸万一乎!”
  • 02.《封神演义》第一一回:“崇侯虎不过随声附和,实非本心;若不分皂白,玉石俱焚,是有功而与无功同也,人心未必肯服。”
  • 03.《醒世姻缘传》第九四回:“一个刑厅做了主张,堂上知府也就随声附和,不时批下状词,又有周相公用心料理,都应得过上司的心。”
  • 04.《三侠五义》第一○○回:“若是沈仲元尤难,自己先担个从奸助恶之名,而且在奸王面前还要随声附和,逢迎献媚,屈己从人,何以见他的侠义呢?”
  • 05.《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八回:“众人也有随声附和的,说得薇园心中没了主意,究不知他是甚么葫芦卖甚么药。”

【用法】

语义自己没有主见,只迎合他人的意见。

类别用在“毫无主见”的表述上。

例句

他遇事总是反复思考,不轻易随声附和

你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用不著随声附和

习惯随声附和别人言论,会成为缺乏主见的人。

随声附和上级的意见,正是老王一路升官的诀窍。

听到有人随声附和自己的意见,他不免自鸣得意起来。

我们公司向来是经理发言之后,与会者无不随声附和

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意见,不宜随声附和,做个盲从者。

这个观点明明是错误的,真不明白为什么有许多随声附和的人?

随声附和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parrot the opinions of others
  2. 付和(ふわ)する,人(ひと)のしり馬(うま)に乗(の)る
  3. петь с чужого голоса поддáкивать
  4. suivre aveuglément l'opinion générale

随声附和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suí), 阜部,共11画

①. 跟着。 如: 随从。随员。随葬。随即(立刻)。随行(xíng )。随身。随喜。随波逐流。随行(hāng )就市。

②. 顺从,任凭。 如: 随意。随口。随宜。随和。随俗。随笔。随遇而安。

③. 顺便,就着。 如: 随带。随手关门。

④. 像。 如: 他长得随他父亲。

⑤. 姓。

读音(shēng), 士部,共7画

①.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 如: 声音。声带。

②. 消息,音讯。 如: 声息。不通声气。

③.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 如: 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

④. 名誉。 如: 名声。

⑤. 音乐歌舞。 如: 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

读音(fù), 阜部,共7画

①. 另外加上,随带着。 如: 附体。附件。附带(a.另外有所补充的;b.非主要的)。附庸。附会(a.把不相关连的事勉强拉到一起,如“牵强附附”;b.组织文章、布局谋篇、命意修辞等创作活动,如“精思附附,十年乃成”)。附赘悬疣。

②. 同意,赞同。 如: 随声附和。附议。

③. 捎带。 如: “一男附书至”。

④. 靠近。 如: 附近。附耳低言。

⑤. 依从。 如: 依附。归附。趋炎附势。

读音(hé,hè,huó,huò,hú), 口部,共8画

㈠ 和 [ hé ]

①. 相安,谐调。 如: 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和衷共济。

②. 平静。 如: 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

③. 平息争端。 如: 讲和。和约。和议。和亲。

④.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 如: 二加二的和是四。

⑤. 连带。 如: 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

⑥. 连词,跟,同。 如: 我和老师打球。

⑦. 介词,向,对。 如: 我和老师请教。

⑧. 指日本国。 如: 和服(日本式服装)。和文。大和民族。

⑨.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 如: 和棋。和局。

⑩. 姓。

㈡ 和 [ hè ]

①. 和谐地跟着唱。 如: 曲高和寡。

②.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 如: 和诗。

㈢ 和 [ huó ]

①.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 如: 和面。和泥。

㈣ 和 [ huò ]

①.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 如: 和药。奶里和点儿糖。和弄。和稀泥。

②.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 如: 衣裳洗了三和水。

㈤ 和 [ hú ]

①.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随声附和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