䋣
复制䋣的意思
䋣
2póㄆㄛˊ基本解释
◎姓。
䋣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14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926頁,第4字
標點整理本: 第888頁,第10字
音《廣韻》:附袁切;《集韻》:符袁切,𡘋音煩。
《說文》:馬髦飾也。
《春秋傳》曰:可以稱旌䋣。
《韻會》:繁,通作䋣。
《玉篇》:䋣,亦作𥿋。
音又,《集韻》:蒲官切,音槃──義同。
音又,《集韻》:蒲波切,音婆──姓也。
注解
〔䋣〕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䋣〕字是多音字,拼音是fán、pó,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每、糸。
〔䋣〕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fán] ⑴ 马髦饰。⑵ 同“繁”。繁多。㈡ [pó] ⑴ 姓。
䋣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附袁切頁碼第437頁,第26字續丁孫
䋣
異體緐、繁
 馬髦飾也。从糸每聲。《春秋傳》曰:「可以稱旌緐乎?」
馬髦飾也。从糸每聲。《春秋傳》曰:「可以稱旌緐乎?」
𦅳
異體𦃍
 䋣或从𢍍。𢍍,籒文弁。
䋣或从𢍍。𢍍,籒文弁。
附注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攷釋》:「䋣,當即馬飾䋣纓之䋣。」按:今作繁。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附袁切頁碼第1037頁,第2行,第2字述
 馬髦飾也。從糸𣫭聲。《春秋傳》曰:「可以稱旌緐乎?」
馬髦飾也。從糸𣫭聲。《春秋傳》曰:「可以稱旌緐乎?」
反切………頁碼第1037頁,第3行,第1字述
 䋣或從𢍙。𢍙,籒文弁。
䋣或從𢍙。𢍙,籒文弁。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附袁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630頁,第2字許惟賢第1144頁,第7字
 馬髦飾也。
馬髦飾也。
段注馬髦,謂馬鬛也。飾亦妝飾之飾。葢集絲絛下垂爲飾曰緐。引申爲緐多。又俗改其字作繁。俗形行而本形廢。引申之義行而本義廢矣。至若鄭注《周禮》、《禮記》之繁纓。繁讀爲鞶帶之鞶。謂今馬大帶也。此易字之例。其說與許說絕殊。
从糸每。
段注各本下有聲字。非也。今刪。每者,艸盛上出。故从系每會意。猶之𦇨字亦以每縣會意也。附袁切。十四部。
《春秋傳》曰:可㠯稱旌緐乎。
段注哀卄三年《左傳》文。
 䋣或从𢍍。
䋣或从𢍍。
段注以弁形聲。
𢍍,籒文弁。
段注見兒部。
繁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865頁,第2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112頁,第2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828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581頁,第1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519頁,第12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918頁,第4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3227頁,第3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6453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765頁,第3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345頁,第11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556頁,第5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4584頁,第3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2755頁【補遺】第17921頁【補編】第14901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3005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139頁【崇文】第4553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894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548頁,第6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1230頁,第1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1212頁,第2字 | 
䋣字的翻译
- decorations put on the mane or horsehair, (standard form of 繁) many, troublesome, a family name
䋣的字源字形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或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或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
 春秋 金文 春秋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