幩
笔顺 反馈

复制

fén ㄈㄣˊ

巾部 共15画 左右结构 U+5E69
汉语字典

巾部

15画

13画

左右结构

fen

fén

MHFM

LBJTC

LIEL

44286

5E69

[252121222511134] 竖、横折钩、竖、横、竖、横、竖、竖、竖、横折、横、横、横、撇、点

幩字概述

折叠展开

〔幩〕字拼音是fén 部首是巾, 总笔画是15画。

〔幩〕字是左右结构

〔幩〕字仓颉码是LBJTC 五笔是MHFM 四角号码是44286 郑码是LIEL

〔幩〕字的UNICODE是5E69。 十进制为24169,UTF-32:00005e69,UTF-8:E5 B9 A9。

〔幩〕字的异体字是

幩的意思

折叠展开

fénㄈㄣˊ

基本解释

缠在马口两旁上的绸子。

详细解释

马御两旁的绸条饰物。

《诗经•卫风•硕人》:“四牡有骄,朱𪩸镳镳,翟茀以朝。”汉•毛 亨•传:“𪩸,饰也。人君以朱缠镳扇汗,且以为饰。”

fénㄈㄣˊ

详细解释

〈书〉安设在马衔两旁,用来扇汗及装饰的绸条。

四牡有骄,朱𪩸镳镳(《诗经•卫风•硕人》)。

fénㄈㄣˊ

幩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中 部首:巾部

武英殿刻本: 第801頁,第10

同文書局本: 第337頁,第15

標點整理本: 第279頁,第14

唐韻》、《集韻》、《正韻𡘋符分切,音汾。
說文》:馬纏鑣扇汗也。
詩・衞風》:朱幩鑣鏕。〔傳〕幩,飾也。人君以朱纏,且以爲飾。〔釋文〕馬銜外鐵也。一名扇汗,又曰排沫。

又,《集韻》:彼義切,音賁──義同。或作𢅩

又,分吻切,音憤──穀囊滿。
〇〔按〕《字彙》附十二畫,非。今改正。

注解

〔幩〕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中,康熙部首是巾部

〔幩〕字拼音是fé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巾、賁

〔幩〕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fén] ⑴ 缠在马口两旁上的绸子。

幩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幩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幩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下反切符分切頁碼254頁,第6

幩

異體

幩馬纏鑣扇汗也。从巾賁聲。《詩》曰:「朱幩鑣鑣。」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四反切扶云反頁碼651頁,第6行,第2

幩馬纏腰鑣扇汗也。從巾、賁。《詩》曰「朱幩鑣鑣」是也。

鍇注臣鍇曰:「謂以帛纒馬口㫄鐵扇汗,使不汗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下反切符分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1442頁,第6許惟賢632頁,第1

幩馬纏鑣扇汗也。

段注衛風碩人曰:朱幩儦儦。傳曰:幩,飾也。人君以朱纏鑣扇汗。且以爲飾。儦儦,盛皃。《金部》曰:鑣者,馬銜也。以朱㡜縷纏馬銜之上而垂之。可以因風扇汗。故謂之扇汗。亦名排沬。以其用㡜也。故从巾。

从巾。賁聲。

段注符分切。十三部。

詩曰:朱幩儦儦。

段注儦儦各本及詩經皆作鑣鑣。今依《玉篇・人部》訂。希馮所據詩不誤。孔沖遠《正義》巳誤矣。按《廣雅》亦曰:鑣鑣,盛也。則不必改。

幩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99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637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487頁
4說文校箋第321頁,第12字
5說文考正第306頁,第12字
6說文今釋第1106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888頁,第4字
8說文探原第3920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632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97頁,第7字
11標注說文第316頁,第10字
12說文注箋第2597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7837頁【補遺】第17168頁
14通訓定聲第3221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674頁【崇文】第2693頁
16說文句讀第1036頁
17古字詁林第七冊,第199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752頁,第5字

幩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trappings
  2. harnachement

幩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幩(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幩(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幩(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幩(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幩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