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wǎn ㄨㄢˇ

車部 共14画 左右结构 U+8F13
汉语字典

車部

14画

7画

左右结构

wan

wǎn

LQKQ

JJNAU

FKJR

57012

8F13

[12511123525135] 横、竖、横折、横、横、横、竖、撇、横撇/横钩、竖、横折、横、撇、竖弯钩

輓字概述

折叠展开

〔輓〕字拼音是wǎn 部首是車, 总笔画是14画。

〔輓〕字是左右结构

〔輓〕字仓颉码是JJNAU 五笔是LQKQ 四角号码是57012 郑码是FKJR

〔輓〕字的UNICODE是8F13。 十进制为36627,UTF-32:00008f13,UTF-8:E8 BC 93。

〔輓〕字的异体字是

輓的笔顺

折叠展开

輓的意思

折叠展开

wǎnㄨㄢˇ

基本解释

同“”。

详细解释

1.拉引。

《说文解字•车部》:“挽,引车也。”《左传•襄公十四年》:“夫二子者,或挽之,或推之,欲无人得乎。”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十八•水利•利用图谱》:“犁辕贯以横木,二人扶之,可使数牛挽行。”

2.运转、运输。

《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汉书•卷五二•韩安国传》:“又遣子弟乘边守塞,转粟挽输,以为之备。”

1.哀悼死人的。

挽联、挽辞、挽歌。

2.晚。

《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wǎnㄨㄢˇ

详细解释

1.牵引(车、船等)。

挽车、挽具、挽舟。

2.哀悼死者。

敬挽、挽联、挽辞、挽歌。

wǎnㄨㄢˇ

輓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車部

武英殿刻本: 第2980頁,第8

同文書局本: 第1243頁,第31

標點整理本: 第1226頁,第3

廣韻》:無遠切;《集韻》、《韻會》:武遠切,𡘋音挽。
說文》:引車也。
周禮・春官・巾車》:輦車組輓。
左傳・襄十四年》:或輓之,或推之。〔註〕前牽曰輓,後送曰推。

又,《韻會》:《前漢・張良傳》「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揚雄傳〉「婁敬委輅脫輓」,𡘋音晚──或作挽。

又,輓歌,喪車執紼者相和聲。

又,《韻會》、《正韻𡘋無販切,音萬──義同。

注解

〔輓〕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車部

〔輓〕字拼音是wǎ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車、免

〔輓〕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wǎn] ⑴ 同“挽”。

輓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輓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輓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無遠切頁碼477頁,第7

輓引車也。从車免聲。

附注徐鍇繫傳作「引車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七反切武反反頁碼1114頁,第5行,第1

輓引車也。從車免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無遠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917頁,第3許惟賢1267頁,第1

輓引車也。

段注引車曰輓。引申之,凡引皆曰輓。《左傳》曰:或輓之。或推之。欲無入,得乎。《史記》借爲晚字。

从車。免聲。

段注無遠切。十四部。俗作挽。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从免,唇音,今作喉音。

輓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47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1221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906頁
4說文校箋第638頁,第4字
5說文考正第568頁,第14字
6說文今釋第2118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3533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708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016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79頁,第14字
11標注說文第613頁,第7字
12說文注箋第5062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3899頁【補遺】第18081頁
14通訓定聲第3257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265頁【崇文】第5057頁
16說文句讀第2094頁
17章授筆記第595頁,第6字
18古字詁林第十冊,第750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311頁,第6字

輓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mourn; pull; draw
  2. ziehen
  3. enrouler, retrousser, tirer

輓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輓(简·秦·龙岗) 龙岗

輓(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輓(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輓(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輓(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