𨙫
字义 反馈

𨙫

复制

kǒu ㄎㄡˇ

阝部 共5画 左右结构 U+2866B
汉语字典

阝部

5画

3画

左右结构

kou

kǒu

KBH

RNL

JYVV

2866B

[25152]

𨙫字概述

折叠展开

〔𨙫〕字拼音是kǒu 部首是阝, 总笔画是5画。

〔𨙫〕字是左右结构

〔𨙫〕字仓颉码是RNL 五笔是KBH 郑码是JYVV

〔𨙫〕字的UNICODE是2866B。 十进制为165483,UTF-32:0002866b,UTF-8:F0 A8 99 AB。

𨙫的意思

折叠展开

𨙫

详细解释

拼音kǒu。古乡名, 在陕西蓝田县。

𨙫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36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1268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1254頁,第10

唐韻》:苦后切;《集韻》:去厚切,𡘋音口。
說文》:京兆藍田鄕名。

按,从卩者,音扣;从阝者,音口。俗多誤,今辨之。

注解

𨙫〕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邑部

𨙫〕字拼音是kǒu,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

𨙫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𨙫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𨙫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下反切苦后切頁碼207頁,第22

𨙫

𨙫京兆藍田鄉。从邑口聲。

附注段玉裁注:「𨙫者,鄉名。今人叩擊字从卩,不當作𨙫。」王筠句讀:「《百石卒史碑》:𨙫頭字屢見,知初本借𨙫,後乃作叩耳。」按:俗多誤。今辨之。從卩者,音扣;從阝者,音口。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二反切懇走反頁碼532頁,第4行,第1

𨙫京兆藍田鄉也。從邑囗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下反切苦后切古音第四部頁碼1144頁,第2許惟賢504頁,第6

𨙫京兆藍田鄉。

段注二志皆云:京兆尹藍田。今陜西西安府藍田縣縣治西十一里有藍田故城。叩者,鄉名。今人叩擊字从卩。不當作𨙫

从邑。口聲。

段注苦后切。四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叩首之叩乃敂字,叩或唈字之誤。

叩首之叩=敂。叩或是唈字之誤。

𨙫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09頁,第10字
2陳昌治本第525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407頁
4說文校箋第263頁,第11字
5說文考正第254頁,第16字
6說文今釋第912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1577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339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347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61頁,第19字
11標注說文第260頁,第7字
12說文注箋第2097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6593頁【補遺】第16980頁
14通訓定聲第1394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553頁【崇文】第2209頁
16說文句讀第839頁
17章授筆記第276頁,第5字
18古字詁林第六冊,第277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633頁,第2字

𨙫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𨙫(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𨙫(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